- [评论]悠深的诗意黄唯理2013-07-18
- 认识许钦松是于八十年代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的一次青年活动,无名的我遇见了已是名画家的他。看上去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相貌更是平凡,一点也看不出我心目中的名家样子。...详细
- [评论]清朗圣洁——读许钦松山水画田黎明2012-12-21
- 钦松先生的山水画与他为人、为学、为事融合一体,呈现出心性淡远,思想深远的人格境界。钦松先生的山水画以没骨方式,创造性和探索性地建构起刚直雄浑之山水,在笔墨的发笔处与发墨处以意运之,精微处品笔墨,广...详细
- [评论]朝向新的高度2012-10-24
- 去年“两会”期间,许钦松一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山水画巨作《南粤春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作品既有对岭南绘画传统的继承,又有对岭南绘画的超越。在继承方面,作品延续了岭南绘画一以贯之的...详细
- [评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覃京侠2012-04-13
- 承继中国传统文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许钦松以版画经验入画,结合水墨技法,创作出的系列“大化山水”,这正是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的再生,许钦松先生以艺术创作实践对当代水墨的转型探索给出了...详细
- [评论]从“写境”到“造境”梅繁2012-04-13
-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这是清人方士庶《天慵庵随笔》中的一段话,道尽山水画创作与欣赏的奥妙。古人讲“写境”,就是由描写对象景物起步的...详细
- [评论]重、拙、大的三重意象王嘉2012-04-13
- 从诗画比较的角度看许钦松山水画,首先想到的就是晚清词坛的“重拙大”之说。清代词人各领风骚,周济(1781—1839年)重“寄托”,谭献(1832—1901年)重“柔厚”,陈廷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