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许钦松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吞吐天宇,图幻神髓

2012-04-13 09:06:1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若晴
A-A+

  许钦松老师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以木刻版画家的身份驰名画坛多年,其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国际版画展等各种类型的重大展览,斩获国内、国际奖项无数。然而,在十几年前的一天,许老师忽然停止版画的创作,从头做起新人,走进了山水画的世界。在让人诧异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佩服许老师的勇气。要知道,版画与国画是两种工具、风格截然不同的画种。木刻版画的特点是以刀代笔,显出木味,巧妙利用拓印手法,获取特有的艺术效果。而山水画则强调通过一波三折、金刚杵一类的笔法、线条,萧疏简淡的意境来展示文人的情怀。从版画的世界走入山水画的世界,需要架起一座可以连接两者的桥梁,这座桥梁能否架得坚固牢靠,需要作者扎实的笔头功夫,也需要对艺术有深刻的领悟力。

  常言说得好,艺高人胆大,长期的版画创作以及早年临习传统中国画的经历,为许老师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巧妙地融合了版画与国画的两种技法,赋予了山水画新的内涵与特色。毫无疑问,许老师今天已成为广东首屈一指的山水画大家,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已远远超过其在版画的成就。

  北宋郭熙在论山水画创作时,提出“远观其势,近观其质”的观点,所谓势,指的是山水画在空间关系上的错觉处理,而“质”,指的是山水的质地感,也特指山水画中独有的技法名词“皴法”。 应该说,许老师在山水画中的“势”与“质”两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我们先看看许老师山水画的势。其作品多以极高视点俯瞰角度,画出群山延伸的景象,云气则充塞整个画面,在崇山峻岭与平畴田野的对照下,呈现出戏剧化效果。这种布局取势,来自于西法与中国传统的成功融合。其全景俯瞰的画法、层层繁实的山峦,以及斜视角度由近推远的空间表现法,都来自于西画的影响。又如山峦的峥嵘向上、江湖的烟波浩渺,景深辽远,视野开阔,以斜向交错的构图涵括更多的景物,也都不是传统绘画技法所能囊括的。这些取势,犹如长镜头和广角镜的作用,为画面带来兼具斜向延伸与横向开展的视觉效果。

  薛永年先生曾指出,许老师的山水构图形式,乃是遥接了早已失落的六朝传统,确是的论。在六朝时期,玄学极为兴盛,山水画论亦随之兴起,并且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体系。著名的美学家徐复观先生认为“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精神,实在是庄子的精神,这便无形中形成了山水画的基本性格”。可见,玄学极大地影响了山水画并促成山水画的发展,而山水画的观察方法正是来源于这一思想源泉,并最终催生了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以大观小”的透视原理。“以大观小”是古代山水画空间结构的统摄之法。它超越了焦点透视的局限,不仅要画出此时此地的“所见”,还要画出彼时彼地的“所知”与“所想”,即以心观景。这也是山水画的透视原理之一。古代没有遥感航测,没有卫星定位,但古代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这就是古代人的“遥测”技术。

  许老师认为景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因此,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去观看此景,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与《周易》认为天下万物是常变的观点相吻合。他还相信通过长期的观察,可体会当中的精妙之处,令一山而兼有数十百山之意态。无疑,这与老庄思想——在有限中看出无限的观点相一致。我想,许老师创作思想可归结为“变”与“道”二字。因为景物不断变化,需要换角度观看,长时间体察,所以中国山水画能演化出如此之多的透视法则。中国的哲学思想认为变化才是常态,山水画中包含无限的变化,这才是真实的,因而他通过构图的巧妙变化,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先看许老师《高原甘雨》一图,放眼望去,众多的山脉连绵一片,勾勒得极为厚重有力,山脉的浑厚之感扑面而来。巍巍山脉,虽少了几分飘逸而更显得铿锵有力,让人感觉山景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之间。

  再看《大地风骨》,许老师不以山石的嶙峋来体现山的特色与层次感,也不以山脉的错落有致来展现山的豪迈,而是把一众山脉绘在同一水平线上,重笔勾勒,偶尔几片云气作为间隔空间,天空则与山脉连接,体现相接之感。正当观者沉浸于此感时,山脉忽然斜笔左右自由挥洒,彰显出山脉的大气磅礴与从容风度。这也许正是许老师要体现的山脉之大气,十分应合画作的题目。

  接着看《云壑古道》,许老师在勾勒出远近几座山脉后,以悠然的白云作为过度把山脉连接起来,再略加点染,凸显出山脉中穿插迂曲的小径,以此为古道润泽,也让古道在云与山之间显得格外的注目。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许老师的皴法。皴法在山水画中出现,标志着水墨山水画的正式成熟,也是山水画技法中最能体现画家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土地辽阔,地质各异,而表现山岳独特纹理的皴法名目随之繁多。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道:“皴之浓淡、繁简、湿燥等笔法,各宜合度。如皴浓笔宜分明,淡笔宜骨力,繁笔宜检静,简笔宜沉着,湿笔宜爽朗,燥笔宜润泽。”可见,各种皴法的用笔要求有所不同,伟大的山水画家,无不在皴法上有所突破,如近代傅抱石就以其独特的皴法而获得“抱石皴”的称誉。许老师在皴法上的成就也是极高的。其山石多以斧劈皴、刮铁皴出之,中侧锋并用,浓淡深浅得宜,又参以版画拓印的效果,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新皴法,这对于拓展山水画的表现力,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当代广东的山水画界,其创作思想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强调写生,重视借鉴外来文化,用中西融合的方法来实现中国画的革新;二是强调本土文化的纯正和主体地位,主张在继承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上推进中国画的发展。这两种创作思想的并存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广东山水画的基本格局,产生一大批“融合型”山水画家,并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广东画坛绚丽多姿的面貌。许老师的山水画,已不仅仅囿于“岭南画派”家法,而更多的从北宗山水中汲取了营养,从而成为“融合型”山水画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许老师在山水画领域的探索,既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也做出了可喜的创新,其作品以精妙绝伦的笔法、大气磅礴的构图,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思想内涵,令观者倾倒。他的这一批山水画新作,既展示了画家本人融合中西、吞吐天宇的气魄,同时也证明了越是具有文化积淀的艺术,越是有强盛的生命力。

  二零一二年孟春李若晴于投笔斋

  李若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美术学报》常务副主编。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许钦松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