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许钦松先生是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同时是一个出色的美术组织者。近十年来,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他从版画转化国画,在近几年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山水画风格和不同于岭南画派的自己的特色。许钦松的版画实际上在过去很有知名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版画形式很强,能够从很多日常的我们司空见惯的觉得不入画的题材入手,做出很一种很新颖的形式。在版画的技法上、形式感上都有所创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多年前他的版画作品,有一些作品在现在看来也都是很有个性,很有特色,水平很高的。后来,随着他创作的不断深入,在岭南画派的发源地,他逐渐转向国画的探索,在山水画方面他也很有成就。近几年,我发现他主要是在做国画的创作、山水画的创作。他的山水画虽然受岭南画派的影响应该说更加直接,但是他表现的题材是大山大水,好像还跟岭南画派老一辈表现的山水还不一样。他经常采取全景式的、远景式的大山大水,满构图、宽荧幕,高山峻岭、大山大河,我觉得很有气势。从取材方面,他取北方的大山大水比较多,跟岭南的采取中景、近景结合的取景、取材还有所区别。另外在表现的技法上,他可能是由于版画家出身,黑白的反差很大,介于焦墨的这种反复的皴染跟岭南画派也不一样。岭南画派水分比较多,染的明暗也比较多,借鉴西洋画、借鉴素描、水彩的比较多,我看他可能是借鉴版画比较多。他的用笔有点拓印的感觉,跟过去的岭南画派的用笔,跟传统文人画的用笔,包括跟宋画、元代的绘画还有不太一样,有一点皴擦介于拓印这样的效果,黑白反差很大。黑白反差大,画面就比较坚实,有一种博大、雄强的感觉。这跟岭南画派气韵生动的那种水气、墨气、水韵、墨韵有所区别,他的画比较强硬。
看许钦松的山水,我们没有觉得他是从版画转过来的。他的版画经常采取一些小题材,但是山水经常采取大题材;版画是小景,山水是大景。他大山大水、宽银幕、重墨、类似于拓印的这种皴擦,形成他鲜明的面貌。这种面貌是深墨跟白云相见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构成。而这种构成它是写实的造型。它的白云的分割很有讲究,显得气势很大,分量很重,我觉得区别于岭南画派,在全国的山水画里面,他的面貌也是很清晰的。你在众多的画作中间一眼扫去,许钦松的面貌还是很明显的,跟其他的画法形成补充,跟岭南画派老一辈形成对比,我觉得他还是有他的创新,有他的个性,有他的办法,跟他这几年版画的技法、版画的概念、版画的一种感觉有关系,也跟他从事组织工作见多识广,参与的活动比较多,纵横着全国的美术界很多活动中间,对北派的吸收也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许钦松这次举办这个画展,也把他近几年的成果向全国的画界、向全国人民公示一下,我估计大家会从他这几年的创作中间看到他独特的一面。在他过去版画很高的声誉的基础上,增加大家对他国画的认可。我祝贺这个展览的成功,相信展览一定会成功。
画中国画和西洋的画家的结构是不同的,西方画家比较纯粹,在研究绘画的视觉效果的时候,往往依靠科学。西方的绘画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借鉴科学的透视、解剖、构成、色彩、光学等等,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但中国画就不同了,从古到今讲求功夫在画外。所以最后,不只是绘画本身的技术问题和绘画本身的专业问题,往往通过绘画,看到的是这个这个作者的全部。这个作者“全部”比较丰厚,画面也一定丰厚,全面的修养各方面比较单一,或者比较专业,在画面上都会有所体现的。
许钦松除了他自己的艺术创作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美术组织工作,美协的工作,画院的工作,还有参与社会、城市的建设等等各方面的实践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间,使得这一类的画家接触面比较广,他处理问题的能力、把握大局、把握具体事情的全程能力就比较强。中国有一批这样的画家,最后的成就都能够把他全部的修养、全部的知识在画面上有所体现。在历史上很多大家都是政治家,很多大家都是大学者。有一些既是大学者,又是大政治家,最后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很大。这就应了这句话——功夫在画外。那画外的功夫支撑着画内,最后他的成就就会很丰满。最后他可能很适应,很能够容纳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于他的画中,体现出来的信息量就会大,影响也会比较广泛、比较持久。我相信许钦松这方面,由于他的实践,由于他的工作面比较宽,对他的绘画也是重要的支撑。
从历史看,山水画有他的技法体系的传承。许钦松这个大山大水的画法,取景类似于宋画,但是他的具体的笔墨,用笔用墨,我觉得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版画的效果,或许是有意的,或许是无意的。但是他这种画面用笔用墨显示出来的效果有明显的拓印痕迹,我觉得这是他对山水画坛的一种心得,也是突破原来范围的一种尝试。这个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他原来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不自觉的一种体现吧。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